二十个民间特效中药方,超级实用,直接收藏!... 古传·养生长寿十六法(效果显著)...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 你的位置:杏鑫注册 > 业务范围 > 古传·养生长寿十六法(效果显著)

古传·养生长寿十六法(效果显著)

发布日期:2024-10-14 15:01    点击次数:119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养生功 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养生长寿十六法,原来叫养生十六宜。这个方法在明朝时期就开始流行了,可以在《遵生八笺》和《修龄要旨》这两本书里找到它的早期形式。后来,它在明末清初的儒医汪昂写的《勿药元诠·金丹秘诀》中被完整记录下来。这个养生法能调理气血,保养身体,培养性情,还能磨炼意志,是一种非常难得且效果显著的养生方法。下面是养生十六宜的具体内容:1.头发要经常梳2.面部要多擦3.眼睛要经常转动4.耳朵要经常弹击5.舌头要抵住上腭6.牙齿要经常叩击7.口水要经常咽下8.浊气要经常呵出9.背部要经常保暖10.胸部要经常保护11.腹部要经常按摩12.肛门要经常收缩13.四肢关节要经常摇动14.脚心要经常搓揉15.皮肤要经常干搓(即不用水,直接用手搓)16.大小便时要闭口不言这些方法的修习方式:1.发宜常梳中医认为,头发是血的余华,也是脑的外在表现。经常梳头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让气血顺畅,精神饱满。每天早上或晚上,用两手的手指自然分开,屈指成龙爪状,以指代梳,从前额发际开始梳到脑后,再由后往前,反复进行,每次梳16次为好。同时,可以配合按摩太阳穴、上星穴、百会穴等穴位,这就是俗称的“千梳头”。经常梳头可以醒脑、明目、降压、止痒,还能防止头痛、眩晕、失眠、健忘、心悸、脱发等疾病。2.面宜多擦中医四诊中有望诊,就是通过观察面部来判断五脏的病变。面部有很多重要器官和穴位,经常按摩可以通经活络,让血脉旺盛,皮肤变得娇嫩,还能预防皱纹。两手相互摩擦搓热后,从下颌开始,经过嘴、鼻、眼睛、额头、两鬓、面颊,反复进行,直到面部感到温热为止。同时,可以配合按摩承浆穴、人中穴、迎香穴等穴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数十遍。如果能在掌心涂点津液,效果会更好。这个方法俗称“干洗脸”,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延缓衰老,还能预防感冒、头痛、面部麻木、牙疼、鼻塞等疾病。3.目宜常运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需要血来滋养才能看见东西。经常按摩和运转眼睛,可以让眼睛清澈明亮,对五脏六腑的气机运转也有好处。两眼微闭,心平气和,眼球分别沿眼眶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16次,然后再做上下、左右运转各16次。然后突然睁开眼睛,向前平视3分钟。再用双手掌心相对,运用开合之法使两掌得气,以双手掌心对着双眼烘烤3分钟。如此重复做睁眼运睛法。待闭眼睁眼功法做完后,再用双手点按睛明穴、攒竹穴、鱼腰穴等穴位。这个方法可以明目清脑,解除眼部疲劳,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各种眼病。4.耳宜常弹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朵与手三阴经相通。近代针灸学认为,耳部可以反映人体各个器官的情况,关乎人体的健康与寿命。两手掩耳,食指压于中指背上,稍加施力借反作用力滑下,以指弹击后脑枕骨部(风池穴附近),可听到咚咚声响,如同击鼓之声。这个方法在八段锦中叫做鸣天鼓,每次弹击36次。然后,两手掌心忽开忽合,反复进行16次。接着,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按压在耳轮上,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揉搓16次。这个方法可以让人头脑清醒,消除耳鸣,保护听力,增强记忆力。它还能防治耳痒、耳痛、耳聋、耳肿等各种耳部疾病,以及头昏头痛等问题。5.舌宜抵腭中医认为,舌尖轻舔上腭,俗称“搭鹊桥”。这样做能接通任督二脉,有利于真气运行,使小周天正常运转,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具体做法是:舌尖轻抵上腭,然后上下左右轻轻地搅动(这叫做“黄龙搅海”),同时舌尖舔舐上下齿龈内外,左右运转数十遍,让唾液自然分泌。这个方法可以润燥生津,滋阴清热,帮助消化,健脾养胃,还能坚固牙齿,防治咽炎和牙齿疾病。6.齿宜数叩中医认为,牙齿是骨骼的精华所在。肾主骨,因此牙齿与肾经血脉津液都息息相关。所以经书上说: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又说:齿为骨之余。每天叩齿,可以防止牙齿龋坏。具体做法是:双手交叉置于后脑,呈抱头状。凝神静心,摒除杂念,口唇轻合,然后上下齿相互叩击。先叩大齿,再叩门齿,最后错位叩犬齿。每天早晨起床和临睡前各叩一遍,每遍叩齿36次。叩齿完毕后,将口内的津液徐徐分三次咽下。这个方法可以改善口腔内的血液循环,坚固牙齿,使面部肌肤健美润泽。它还能滋阴补肾,预防牙齿和口腔疾病的发生。7.津液数咽中医认为,津液是肾精所化。咽下津液而不吐出,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又说:津液咽下后,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这样一来,全身百骸通畅,诸病不生。古代的养生家非常珍惜津液,称之为金津、玉液、神水等。具体做法是:凝神静气,心无杂念;闭目合口,舌抵上腭;当口中生津时,用舌尖搅动津液;然后含津捣漱,同时叩齿;接着将津液汩汩咽下,用目光内视;意念随着津液到达丹田。这就是道家的元和功,是养生的宝贵方法。这个方法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保护牙齿,防止口腔及牙齿疾病;还能补肾精、益五脏、抗衰老、增食欲、助消化、调脾胃、养肺腑,并可防治咽炎、牙龈炎以及溃疡等疾病。8.浊宜常呵浊,指的是体内产生的各种浊废之气。中医认为,人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借助血肉形成形体。一气在人体内周流不息,形成生命活动。当气血冲和、形神兼备时,才是健康的人。现在的人常常因为悲怒惊恐忿哀等情绪而损伤身体,忧愁思虑又伤气。因此,很多疾病都是从气上生的,比如中满腹胀、积聚喘急、五嗝五噎等。而浊气就是由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种种杂气。具体做法是:每天清晨,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周身放松,心无杂念,精神不外驰。用鼻子吸入新鲜空气,用意念引至腹部丹田。当胸腹气满时,缓缓张口将体内浊气徐徐呼出。一呼一吸为一息,六息过后可以吸长呼短,意守丹田。吸气时脚后跟抬起,舌抵上腭搭鹊桥,下缩肛门以通任督二脉;呼气时脚跟放下,舌尖放平,念“呵”字(但不要让耳朵听到)。如此循环往复16次,这就是“吐故纳新”的养生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消除积聚在体内的浊气,通调肺气、开胸顺气、调理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它还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可预防胸闷气短、咳喘不适以及各种噎嗝之症。9.背宜常暖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的支柱。背部不但是督脉的通道,而且遍布五脏六腑及奇恒之府的腧穴。华佗夹脊穴也分布在脊椎两旁。因此背部是人身的重中之重。历代的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背部的保养。具体做法是:端坐或站立均可。待心平气和后先用右手拍打背部左侧,再用左手拍打背部右侧。自上而下交替进行左右各拍打36遍为佳。其实在少林易筋经中还有让小儿女用双手上下揉搓背部百遍的方法或者用细长谷物袋拍打揉搓背部也可以。经常拍打揉搓背部并配合点按背部的腧穴一方面可以使气血流畅;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肺气肿、气管炎、骨质增生和腰肌劳损等各种疾病的发生。10.胸宜常护胸部是心肺器官所在的位置,因此应该严密保护,避免其受到撞击而损伤。所以应该经常按摩拍打胸部,如地功门的浑身拍打法、心意门的捶胸发声法等,都可以起到防治心肺病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坐式或站立均可,心无杂念,精神不外驰。先用右手按摩或拍打左胸部,然后用左手按摩或拍打右胸部。左右交替进行,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各拍打36次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温胸强心,治疗胸闷、心慌、气急上喘、胸肋胀痛等疾病;还可以预防肺气肿、冠心病以及胸肌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发生。11、腹部宜常按摩中医认为,腹部是五脏六腑的所在地,也是阴阳气血的发源地。同时,腹部还是人身十二经脉的必经之路,上面遍布着重要的穴位,实在是人身上的重要部位。清代的“摩腹功”、宋代诗人陆游的“揉腹功”,以及道家的“丹田功”和佛家的“铁肚功”等,都非常注重按摩腹部的功效。俗话说“饭后百步走,常把手摩腹”,这正是养生之道。具体做法是: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双手使劲搓热。然后,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内外劳宫穴相叠,双手按在肚脐上。先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圈,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6圈。按摩时要轻缓柔和,并同时点按关元、气海、天枢、中脘、神阙等穴位。经常练习这种功法,可以增进消化和食欲,促进血液循环,温暖丹田。它还能防治胃痛、便秘、遗尿,以及慢性肠炎和溃疡病等疾病。12、肛门宜常提缩谷道,就是肛门。撮,就是提缩的意思。提缩肛门是养生家所说的通任督与搭鹊桥相辅相成的方法。肛门上提缩,自然会使阴部上缩,长强穴和会阴穴自然得到锻炼,对练习小周天功大有裨益。具体做法是:站立,摒除杂念,全身放松,聚精会神。用鼻子吸气,缓慢匀和,同时稍稍用力收缩小腹,用意念提起肛门及会阴。稍停后放松,缓缓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息,反复进行16次。这种方法就是“撮提谷道”,俗称“提肛”。这种方法可以接通任督脉气,使周天循环运转自如,固精益肾。它对治疗便秘、遗精、脱肛、子宫脱垂及各种肛门疾病都有一定功效。13、四肢关节宜常摇动肢节,就是人体的四肢关节。摇,就是运动、旋转、锻炼的意思。四肢经常运动,就像转动的门枢不会腐朽一样。五禽戏、易筋经、太上混元按摩法、天竺按摩法等都是养生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两手或握或松,以肩关节为轴,摇转左右臂。像转动辘轳一样做圆周运动,先左转后右转,这叫做“单辘转”;左右同时摇转,叫做“双辘转”,各做36次。然后,两手叉腰,向前、向后、向侧踢腿各16次。最后以腰为轴涮腰,上体前后左右俯仰各16次。这种方法可以使血液通畅,关节灵活,筋骨柔韧,舒展四肢。它还能防治关节炎、椎体骨质增生和扭挫伤等疾病的发生。14、足心宜常搓摩搓足心,就是搓摩足心肾经的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古往今来,养生家和文人都喜欢这种方法,如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等。长期坚持下来,津液会涓涓而生,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具体做法是: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脚后,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两手相互搓热至极热。然后以手掌心的劳宫穴交替搓摩足心的涌泉穴各36遍,当然越多越好。如果感到脚心发热,可以将脚活动一下;如果感到疲倦,就稍稍休息一下。这就是“擦涌泉穴法”。这种方法能清热降火、舒肝明目、镇静安神。它可以防治头昏目眩、失眠心悸和高血压等疾病。15、皮肤宜常干沐浴用手掌经常在周身皮肤上进行干摩擦,古人称之为“干沐浴”。这种方法能使周身气血流畅,肌肤丰润。如果能用唾液进行摩擦,效果会更佳。具体做法是: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双手使劲相互搓热。然后两手从头顶百会穴开始至面部,再从颈部至两肩、臂膀、胸腹、腰胯和两腿两足,来回摩搓36遍。同时配合点按百会、太阳、膻中、关元、气海、神阙、肾俞、肩髃、曲池、内关、合谷、风市、足三里、昆仑、委中、三阴交、解溪、大敦、内庭等穴位。这种方法可以调理气血、加强末梢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光滑肌肤、消除疲劳,并使皮肤变得有弹性、减少皱纹等。16、大小便时宜闭口不言中医认为,肾司管二便(大小便),固齿可以益肾。因此,古代养生家对二阴(大小便)的导引非常重视。这种方法多见于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养生之法。苏东坡说:这种方法刚开始时可能不太明显,但只要积累百日,功效就不可限量。与服药相比,其效果百倍。因此,长期坚持这种方法可以固肾坚齿、保留元气、排废存正。具体做法是:在大小便时,必须闭口咬牙、舌顶上腭、两目上视、自然呼吸、不要言语,更不要抽烟。这样可以防止精气外泄。解便完毕后才放松,并深出一口气,排除体内剩余的浊气。这就是所谓的“闭天门”。这种方法可以固齿生津益肾、保留元气、防治牙疾、通调二便,并促进新陈代谢功能。我在练习这种方法时发现,解小便时牙齿要咬紧;解大便时眼睛要闭紧,效果也相当好。读者不妨试一试。想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就必须研究养生之道。以上所述的“养生长寿十六法”中既有动功又有静功,动静相合;既有练法又有养法,练养相辅。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单式或几式进行修炼。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为了配合以上功法的修炼,将孙真人的养生妙诀附在此:一、养性十二少因此,善于养生的人通常都会做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这十二少是养性的重要原则。二、养性十二多多思则精神疲惫,多念则意志涣散,多欲则心智昏乱,多事则身体劳累,多语则气息乏力,多笑则脏腑受伤,多愁则心惊胆慑,多乐则言语失当,多喜则忘形错乱,多怒则血脉不畅,多好则沉迷不悟,多恶则憔悴无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二十个民间特效中药方,超级实用,直接收藏!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杏鑫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